10年披荆斩棘,10年砥砺奋进。国有企业再不是“效率低下”、“机制落后”、“包袱沉重”、“创新动力不足”的旧模样。新世纪国资监管体制改革,让改革脱困、浴火重生的国有企业释放出全新的活力,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
从“脱困”到“发展”
在北京东三环的财富中心写字楼里,一个只有60余人的企业管理总部在高效运转,很难想象如此精干的企业总部管理着700多亿元资产、8万多名员工。脱胎于军工厂的新兴际华集团经过改革脱困,通过外部董事占多数的规范董事会建设、引入以及市场化选人用人等一系列新的改革措施焕发青春,2012年挺进世界500强。
1998年国有企业的亏损面达三分之二,全国国有企业一年的总利润只有213.7亿元。如今,仅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100多家中央企业,每月的利润就达几百亿元甚至近千亿元。国务院国资委成立以来的10年,是中央企业发展最快的10年。10年间,中央企业的营业收入从2002年的3.36万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22.5万亿元,平均每年增长20.9%。中央企业实现的净利润,从2002年的1622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9247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9%。效益提升的同时,中国国有企业的影响力在国际舞台上与日俱增。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和全球资源配置的主要力量。2012年《财富》世界500强上榜的69家中国内地企业,有54家是国有企业。
在激烈竞争中不断壮大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说:“10年来,推动中国经济实现快速赶超的核心因素是中国企业的集体崛起,特别是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支柱的国有企业的加速崛起和加速追赶。”
10年来,政府和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成为市场竞争主体的国有企业在国内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发展壮大,活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国有企业的企业形态发生了深刻变化,全国90%以上的国有企业完成了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大多数实现了产权多元化。中央企业超过80%的净利润集中在上市公司;10年来,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普遍建立起管理者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工资能升能降的新机制。在布局结构上,国有资本不断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
让尊龙凯时把目光投向中国水泥市场。在这个高度竞争甚至恶性竞争的市场上,落后产能难以淘汰。而央企中国建材集团的到来更像是一个行业整合者,随着75家水泥企业先后加盟,原先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混战格局因而改变。6年时间里,近600家水泥企业加盟,而数百位优秀的民营企业家则成为中国建材的股东和职业经理人,诠释着国企和民企合作共生的新内涵。“央企市营,就是在坚持央企国有企业属性的同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与经营机制。”中国建材董事长宋志平说。
始终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10年巨变,改变的是体制机制,不变的是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和使命的承担。多年来,在维护经济社会稳定、完成宏观调控目标、承担各种急难险重任务等方面,国有企业始终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作的专题研究表明,中央企业的公共财政贡献已超过美国非金融世界500强企业。这是对国有资本经营产出全民所有、全民共享的最佳诠释。
瞄准行业关键技术和重大项目,国有企业成为引导和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在近几年的国家科技进步奖励中,中央企业牵头或参与了全部特等奖项目,60%以上的一等奖项目和30%以上的二等奖项目。
国有企业也是节能减排的表率。“十一五”期间,仅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中央企业就实现节能4900万吨标准煤,是国家下达节能考核目标的1.8倍。
国际金融危机来袭,在应对危机中,我国经济率先企稳回升,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有企业带头响应中央宏观调控政策。
10年艰辛不寻常,千锤百炼更坚强!国企10年的进步体现了体制机制改革所能释放的巨大潜力,国企改革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也充分证明,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是可以有效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道路必须坚持。
(本文章摘自5月28日《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