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加快推进,我国装备“走出去”也在加速前行。商务部日前公布数据显示,中国第一季度与“一带一路”沿线国贸易占到全部的26%。国家发改委也表态将继续深入推进装备“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服务经济外交工作大局。专家表示,中国装备“走出去”为“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产业支持,在为沿线国家带来好处的同时,也要走得更稳健、更高端。
国际市场看好中国装备
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装备制造出口增速远远高于其它消费品出口。仅2014年,中国装备制造业出口额高达2.1万亿元,占全部产品出口收入的17%,其中铁路机车出口额近40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0%。今年以来,中国与法国、阿根廷、南非等多个国家签署了核电站领域的合作协议,并将在巴基斯坦承建6座核电站,同时向其出口更多的核反应堆。
除了铁路和核电这两张名片外,中国制造在其它领域也加快了“走出去”的脚步。目前,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在钢铁、水泥、平板玻璃、化工、机械、有色、轻纺等产业领域也进行深度对接,已签约28个项目,投资总额超过230亿美元。
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部长徐洪才看来,中国装备“走出去”之所以取得了如此积极的成效,是因为许多国家都认识到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前景,共同布局未来的经贸合作,通过互联互通基础设施的投资,为未来的经济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是一个巨大的发展机遇。
经济学家宋清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指出,得益于中国最近10年依托协同创新实现的“厚积”式基础,高铁、核电等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加上我国拥有较好的性价比和国际化服务团队,自然会受到他国青睐。
成本优势颇具竞争力
事实上,在国际市场认可中国装备的背后,是中国装备制造业近年来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的体现。
以南北车为代表的中国高铁,今年宣布合并重组后,定位于“跨国经营”和“全球领先”,不仅是要把车辆卖到国外去,还要在海外投资、运营,提高国际竞争的整体实力;而近期中国与阿根廷签署的核电站合作建设协议,使得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首次成功“出海”…… “中国装备‘走出去’正逐步从初期的设备供货向设计引领、技术带动、施工建设、运营维护的全产业链输出转变。”商务部外贸司副司长支陆逊说。
“面对亚洲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需求和资金缺口,中国正在成为全球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者,而且优势非常明显,因为中国装备的性价比很高。” 宋清辉指出,成本优势是尊龙凯时在全球竞争中最具有竞争力的优势。此外,中国还拥有充足的资金。中国的一些金融机构能够弥补新兴市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缺口,从而能够帮助这些新兴国家经济转型升级。以亚投行为例,不但能将本地区高储蓄率国家的存款直接导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本区域内资本的有效配置,而且能够推动新兴国家地区经济增长,并促进私营经济发展和改善就业。
政策发力推进合作共赢
当前,中国装备制造业相关设备的出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第一季度对外投资持续增长,达到9.6亿美元,国家发改委等多个部门日前都表示,将采取多项措施继续推动中国装备产能“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为推进装备“走出去”做了一个“加减法”,也就是“三个减少”和“三个拓展”。“三个减少”,是指减少审批,减少收费,减少限制;“三个拓展”,包括拓展融资渠道,拓展合作服务以及拓展合作机制。
“很重要的是建立健全不同层次的双边、多边合作机制,通过政府合作机制为装备走出去和企业走出去提供服务和支持。充分发挥双边基金和多边基金的作用。”连维良表示,中国将为装备走出去提供融资支持,包括定向发行专项债券等方式,并推动建立健全双边和多边的合作机制等。
徐洪才表示,除此以外,还要发挥各种中介机构的引领作用。政府牵头,一些行业组织或中介机构在里面发挥协调作用。不要单打独斗,要抱团出海,降低风险。把中国搞开发区、自由贸易区的经验推广出去,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这样可以降低尊龙凯时的风险。同时,要加强人才培养,特别是加大双边的开放,要采取多种措施以扩大人员交流的便利性,为装备和产能走出去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综合性的保障。
(本文章摘自4月29日《人民日报海外版》)